航天基地大楼作为雪地地图维寒迪的标志性建筑,其结构独特且物资丰富,但上楼方式与其他常规建筑不同。该建筑实际可搜索空间仅限三层(地面至二层),通过常规楼梯无法抵达更高楼层。若想探索更高区域,唯一方法是利用跳伞机制——在多人模式中,通过精准控制降落轨迹可直接落至楼顶。需注意楼顶无物资刷新,仅作为战术观察点使用。
常规上楼路径需从建筑正门进入,一楼为控制中心,内部结构复杂且通道交错,需警惕埋伏。通过中央楼梯可抵达二层平台,此处视野开阔但掩体较少,易暴露位置。二层西侧连接火箭装配间,东侧通往仓库区域,两者均为高物资刷新点。若需快速转移,可通过二层外部走廊直接跳至相邻建筑顶部,但需注意跌落伤害。
航天基地地下室是另一战术要点,其入口位于大楼东侧轨道凹坑附近。地下室分为三个区域,其中3号地下室与发射架轨道相连,物资密集但通道狭窄,需防范敌人瓮中捉鳖。若从大楼内部进入地下室,需通过一层隐蔽的侧门,该路线适合突袭或撤离。地下室出口单一,若遇敌人封锁需提前准备烟雾弹或手雷突围。
雷达站是航天基地的制高点之一,位于大楼左侧,由7座小型塔楼组成。通过外部楼梯可登上塔顶,此处视野覆盖整个基地但物资较少,适合狙击手架枪。雷达站与大楼形成高低交叉火力,若团队协作可有效压制敌方移动。由于楼梯暴露无掩体,攀爬时建议使用烟雾弹掩护或搭配快速移动技巧减少停留时间。
战术层面需根据航线与安全区动态调整策略。若航线经过航天基地,建议优先抢占雷达站或地下室,利用高度或隐蔽性掌握主动权。若安全区刷新后需固守大楼,可安排队员分别控制二层平台与地下室出口,形成立体防御。撤离时避免使用轨道凹坑等中心区域,优先选择外围围墙或载具转移。
该建筑的核心优势在于垂直空间与复杂结构的结合,需通过多次实战熟悉路径与物资分布。建议在训练模式中重点练习跳伞落点控制与地下室突袭路线,同时掌握手雷投掷角度以应对高层攻防。最终需根据实际战况灵活选择固守或转移,避免因过度依赖单一点位陷入被动。